“目送患者康复出院就是我的幸福” - 服务指南 - 安徽省医师协会
服务指南 > 医学大家谈科普 > “目送患者康复出院就是我的幸福”

“目送患者康复出院就是我的幸福”

发布时间:2024-04-15 11:10:07来源:管理员 阅读:

陈琼华(中)在详细询问患者病史

  3月8日早上9时,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厦大附一医院)“情系三八妇女节”大型义诊中,妇产科主任陈琼华面前排了一条长长的队。阅片、诊疗、科普宣教……她始终笑语盈盈,用专业知识和温柔语调抚慰着每一个焦虑的患者。只有科室同事们心里明白,陈琼华头天晚上又加班到深夜。
  出诊、手术、查房、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科研会议……对于陈琼华来说,工作连轴转、加班加点是常态。“就像‘练武’一样提升自己的‘功力’,帮助更多患者,这样的日子很充实、很有成就感。”陈琼华微笑说道。
  身为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妇科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生殖调控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多年来,陈琼华在妇产科临床一线不断挑战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高难度妇科肿瘤手术,推动基础研究、科研转化,培养人才、科普宣教、义诊支医……她一次次突破舒适区,让自己持续“加速”,温婉的外表下是百折不挠的意志,也是敬畏生命、守护生命的医者仁心。
“凌晨还在‘拣芝麻’一样地找肿瘤”
  卵巢癌,这是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也是陈琼华攻克的目标。她列举的一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70%的患者在确诊卵巢癌时病情已是晚期,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30%。
  “手术切除是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要提高生存率,肿瘤切除要做到‘R0’。”陈琼华解释说,R0手术就是完全切净肿瘤,肿瘤没有肉眼残留。对于卵巢癌患者而言,病灶残留越少预后越好。
  但对多数妇科医生而言,卵巢癌R0手术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山峰”。
  卵巢癌容易出现广泛种植转移,瘤体像胡椒粉一样密密麻麻地散落在腹盆腔,术者需对盆腔、中腹部、上腹部及腹膜后的肿瘤同时进行清扫手术,再加上肿瘤导致的致密粘连,术中极易出现器官损伤、大出血,手术难度极大。
  然而,传统的卵巢癌标准手术仅包含对子宫双附件、大网膜、阑尾和系统性淋巴结的切除,R0手术率不足20%。
  面对高难度的卵巢癌R0手术,许多医生望而却步,有的选择放宽术前化疗指征,但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疗效;有的过分依赖兄弟科室的协助,这又可能导致治疗的可及性差、效率低等问题。那么,能不能由妇科医生独立开展卵巢癌R0手术,让治疗更高效?陈琼华决定迎难而上。
  她充分借鉴国内外团队经验,在兄弟科室协作下,逐步实现由妇科肿瘤专业医生独立完成腹盆腔多脏器联合切除超根治手术,填补了这一术式在福建省内的空白,卵巢癌盆腔板块肿瘤R0切除率在95%以上。
  如今,陈琼华带领团队独立完成腹腔多脏器联合切除,包括脾脏、胰尾、胆囊等切除及膈肌隔膜剥除等。这些以往对妇科医生而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厦大附一医院的妇产科已经可以常态化开展。
  “马拉松式”的R0手术难度高、耗时长,对手术团队是极大的考验。“记得有一场经历12小时的手术,大家在凌晨时还在一点点地像‘拣芝麻’一样地找肿瘤。说来也奇怪,12个小时不吃不喝,竟然一点都没觉得累。”陈琼华回忆。
  针对早期卵巢癌、输卵管癌、特殊类型的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医生通常需实施腹腔镜下全面分期手术,这一类手术要求医生进行高位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然而这一区域紧挨着十二指肠和下腔静脉,手术难度相当大,稍一不慎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
  2018年起,陈琼华团队自主创新,采用腹膜外入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式,增加了术中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的数量,减少了对肠管的干扰,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让治疗更精准。这项术式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手术做得再好,没有科研创新就只能做跟随者”
  在苦练临床技术的同时,陈琼华也向科研“深水区”进发。2008年,已硕士毕业、完成进修的陈琼华考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继续攻读博士。“手术做得再好,没有科研创新就只能做跟随者、模仿者。要做科研、求突破,首先就得扎扎实实地进行系统性学习。”陈琼华非常坚定。
  对比厦门,武汉的冬天又冷又潮。宿舍没有暖气,陈琼华晚上就裹着厚厚的被子在电脑上研读文献。有一次研究得入了迷,她从晚上9时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7时多。等她回过神来,天已经大亮了。
  有了科研思维,再结合临床经验,陈琼华进一步推动医教研深度融合,围绕人口健康生育研究,开展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的“防、诊、治”全链条式新技术及新方法,打造科技支撑体系和协同创新研究平台。
  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难治病,发病率在10%~15%,会引发患者疼痛及不孕等症状,严重影响其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探寻这一疾病的发病机制,2002年至今,陈琼华持续苦心钻研,从临床标本、细胞分子和体内动物水平层面上挖掘了若干影响内异症的分子和信号通路,从“炎症-雌激素-内异症”的内环境及其环境诱因出发,揭示了内异症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围绕这一领域,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3次,以第一作者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高质量文章数十篇,以第一排名身份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次。
  根据丰硕的研究成果,陈琼华团队优化疾病全程管理,开展创新药物研究,促进科研转化,不少研究成果已在福建、湖北、陕西、云南等地十多家医院落地,减少了内异症患者异位病灶的复发,改善了妊娠结局。
  从跟随者到引领者,陈琼华不仅深耕妇科医学研究,也带领科室走在专业前沿。5年来,他们共获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36个,承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
“为让患者活下去、活得好,医生必须有担当”
  陈琼华常常念叨的一个词是“托底”。她主张,医生不能只是做好治病的工作,还要夯实内功,为患者、为伙伴做好支撑。
  为此,她先后牵头成立中国肿瘤防治联盟福建省妇科肿瘤专委会、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妇科肿瘤防治专委会,并担任首届主任委员。同时,她还组建各类医联体、专科联盟,以协会组织的力量串联各方资源。一方面连接“国家队”开展临床、科研等协作,进行大数据研究;另一方面连接基层单位,让优质资源沉下去,培养基层医生,让偏远地区群众获得“家门口”的专家服务。她连续7年深入八闽大地,开展“八闽行”科普公益活动,通过对群众和基层医务人员的宣教培训将肿瘤防治知识带到千家万户。
  面对晚期肿瘤患者,陈琼华经常要扛下重担为她们博得最后的希望。有一次,一名女童遭外物贯穿阴道。有人建议开腹检查肠管,可陈琼华发现孩子阴道已愈合,力排众议决定保守治疗并密切观察。孩子最后顺利康复,免除了手术之苦。“为了让患者活下去、活得好,医生必须有担当。”陈琼华这样说。
  在她带领下,厦大附一医院妇产科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有医师62人,其中高级职称22人,平均年龄37岁,开展的三、四级手术占比90%,开展的机器人辅助复杂盆腔手术量居全省第一。此外,科室还担负着厦门危急重症孕产妇的转诊任务。值得一提的是,在陈琼华刚担任妇产科主任时,科室仅她一名硕士生导师。而现在,在她的带领下,科室已有硕士生导师14名、博士生导师1名,并建起集临床医疗、研究生培养、医疗学术为一体的医教研复合型团队。
  “曾有人问‘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有三种答案给我的印象很深。”陈琼华说,第一种是刚为孩子洗完澡、怀抱婴儿的妈妈;第二种是眯着眼睛欣赏自己作品的画家;第三种是治好了患者、在医院门口目送他们远去的医生。
  “在医院门口目送患者康复出院——这就是我一直追求的幸福。”陈琼华说。(来源:健康报)

版权所有:安徽省医师协会 未经许可 禁止非法拷贝或镜象     皖ICP备15004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526号


传真:0551-62242131 电话:0551-62242130 邮箱:ahysxh@163.com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绩溪路218号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区综合楼4楼
技术支持:炎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