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AS管理 让患者“少吃苦头” - 服务指南 - 安徽省医师协会
服务指南 > 医学大家谈科普 > ERAS管理 让患者“少吃苦头”

ERAS管理 让患者“少吃苦头”

发布时间:2021-11-01 08:39:10来源:管理员 阅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教授 杨尹默
    自2006年被黎介寿院士引入国内以来,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及其路径在我国医学界得到迅速普及和应用。
    201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麻醉学分会共同发表《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暨路径管理指南(2018)》,在业内反响强烈。
    时隔3年,该指南的更新版《中国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指南(2021)》(简称“新指南”)于近期发布。为促进新指南的推广应用,北京协和医院《协和医学杂志》近日还特别推出了新指南的漫画版。
    本期,我们邀请新指南执笔之一、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普通外科杨尹默教授就新指南总论部分进行介绍。
    ERAS有助于提高外科患者围术期的安全性及满意度,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让手术患者“少吃苦头”已成为业内共识。可以说,ERAS的有效实施不仅有赖于多学科团队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的科学管理,还有赖于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指南的指导。
    自2018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麻醉学分会联合发表《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暨路径管理指南(2018)》以来,ERAS领域的知识更新与学科进展速度加快。
    在北京协和医院赵玉沛院士和黄宇光教授的带领下,经过20余位普通外科和麻醉科知名专家的共同努力,2021版指南于近期正式发布。新指南不仅对肝胆手术、胰腺手术、胃和减重手术及结直肠手术等与ERAS相关的具体问题展开讨论,还在总论部分针对术前、术中、术后ERAS实施的一般性原则及共性问题进行了重点阐述。
术前关键词
指标评估﹢并发症预防
    除术前应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外,新指南还强调,术前应全面筛查患者营养状态、心肺功能及基础疾病,并经相关科室会诊予以针对性处理。临床医生要审慎评估患者手术指征、麻醉与手术风险及耐受性等,针对伴随疾病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相应预案,确定患者是否具备进入ERAS相关路径的条件。
    麻醉医生应加强患者术前麻醉访视与评估,以掌握患者接受麻醉的基本情况,评价围术期严重心脏并发症风险,预测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此外,临床医生还应给予患者术前预康复处理,如纠正贫血、预防性镇痛、炎症控制、心理干预等。
    对于恶性肿瘤、化疗、复杂手术(手术时间超过3个小时)和长时间卧床患者,临床医生要高度警惕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发生。预防措施建议从术前就开始,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和机械性预防(如肢体锻炼等)的联合应用有助于上述VTE高危患者的血栓预防。药物的具体使用方面,建议对接受复杂手术的肿瘤患者给予7~10天的药物性预防。
术中关键词
麻醉管理﹢炎症应对
    对于ERAS实施路径中的术中环节,新指南提出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这有助于降低择期腹部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其使用原则是:1.预防用药应针对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2.应在切皮前30~60分钟输注完毕;3.尽量选择单一抗菌药物;4.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手术时间为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年患者术中出血量超过1500毫升时,可在术中重复使用预防用药1次。
    麻醉管理是术中ERAS实施的关键环节。新指南指出,选择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或椎旁神经阻滞、切口局部浸润镇痛等,可在满足手术无痛需求的同时,抑制创伤所致的应激反应,并有助于降低阿片类药物用量。短效镇静药、短效阿片类镇痛药及肌松药为全身麻醉用药的首选。新指南强调,采用低阿片多模式镇痛策略有利于术后肠功能的快速恢复。
    围术期的多种原因均可导致严重的炎症反应,包括创伤、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麻醉管理不当相关的脏器缺血缺氧、循环不稳定导致全身氧供需失衡以及外科感染相关的炎症反应等。新指南特别介绍了围术期炎症管理措施,主要包括有效的抗应激措施,提倡精准、微创及损伤控制理念,优化循环、容量、全身及器官氧供需平衡并实施低气腹压,对术中操作引起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预防性炎症管控措施,对大型或特大型手术给予预防性抗炎措施等。
术后关键词
疼痛管理﹢早期活动
    在ERAS的整个实施过程中,医疗人员应始终坚守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心诊疗理念。在术后部分,新指南重点强调了提升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各个环节,其中疼痛管理为重点内容。新指南推荐采用多模式镇痛方案。该模式可实现有效的动态痛控制和较低的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助力患者术后早期下地活动,降低术后跌倒风险等目标。
    而在控制切口痛方面,新指南建议,对于开腹手术,可使用连续的中胸段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联合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其中,NSAIDs可使用至出院前。对于腹腔镜手术,可采用局麻药切口浸润镇痛或连续浸润镇痛、外周神经阻滞联合低剂量阿片类药物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和NSAIDs做为术后镇痛方案。
    早期下床活动可促进呼吸、消化、运动等多系统的功能恢复,有利于预防肺部感染、压疮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新指南指出,要实现早期下床活动,应做到加强术前宣教、多模式镇痛以及早期拔除鼻胃管、尿管和腹腔引流管等各种导管。
    新指南推荐,患者术后清醒即可采取半卧位或在床上适当活动,无须去枕平卧6个小时。术后1天即可开始下床活动。同时,要建立每日活动目标,并逐日增加活动量。此外,新指南还强调了加强患者出院后随访的重要性,建议建立明确的患者再入院“绿色通道”,并建议ERAS的临床随访至少持续到术后30天。
    新版指南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以多学科合作为基础,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有助于推动我国ERAS更加规范地开展。

来源/健康报

版权所有:安徽省医师协会 未经许可 禁止非法拷贝或镜象     皖ICP备15004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526号


传真:0551-62242131 电话:0551-62242130 邮箱:ahysxh@163.com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绩溪路218号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区综合楼4楼
技术支持:炎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