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 中国行动 让药学人员在健康服务中不可或缺 - 服务指南 - 安徽省医师协会
服务指南 > 医学大家谈科普 > 合理用药 中国行动 让药学人员在健康服务中不可或缺

合理用药 中国行动 让药学人员在健康服务中不可或缺

发布时间:2021-10-19 17:16:06来源:管理员 阅读: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总药师、药学部主任兼发展规划部主任 陈楠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药学部是集药事管理、药学科研、教学培训为一体,兼顾医院药学服务、药品保障职能的平台科室,下设医院药学科、临床药学科、中药科3个二级学科。药学部现有人员156人,其中药学专业技术人员126人。
    郑州人民医院高度重视药学学科发展与药学人才队伍建设,在打造健康服务系统标杆的目标引领下,一直在探索满足患者药学服务需求的路径,寻找让药学人员在健康服务中不可或缺的答案。尤其是在近几年,在国家深化医改的大背景下,医院在加强药事管理、创新药学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创新全生命周期药学服务体系
    郑州人民医院创新建立了全生命周期标准化药学服务体系。针对门诊患者,门诊药房以提供专业的、有温度的药学窗口服务为目标,重点关注高风险药物的给药指导。
    自2017年开始,药学部先后开设了两个医药协同门诊,对院外复诊患者进行用药全程追踪,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例如,针对用药方案复杂的器官移植术后患者,医药协同门诊药师进行个体化用药指导,实现了院内、院外用药指导的全程衔接。
    针对住院患者,药学部建立了药学分级监护体系,限定了监护标准,建立了各科重症、中度与轻症三级监护标准,明确了药学监护流程。
    在此基础上,针对器官移植科、消化外科等科室四级手术患者,药学部创新建立了多学科药师团队,协同临床医生监护患者。此举有效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了次均住院费用,提升了抗菌药物、营养药物、镇痛药物、抗凝药物、抗肿瘤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郑州人民医院重症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下降了56.7%;慢病患者口服用药种类减少了15.9%;复杂手术患者药占比降低了14.8%。多学科药师团队监护患者住院期间人均节省药费约3533.09元。
以叙事人文为核心提供药学服务
    慢病患者自我用药管理难度高,药学部创新服务理念,提供延伸服务。具体而言,住院药师参与住院患者用药指导与院外随访,以叙事药学人文理念,了解患者用药疑虑,因人而异开展用药指导与合理用药宣教。
    2020年,医药协同门诊诊疗患者达1218人次,临床药师分级药学监护14422人次,住院药师药物重整、用药宣教、出院随访11760人次。
    人文药学服务得到患者赞誉,患者的治疗结局也获得改善:与2018年相比,2020年郑州人民医院重症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率提升了16.9%,用药疗程缩短了20.33%。近两年,医院药占比明显下降,2020年药占比较2018年年初下降了12.12%。
    同时,医患满意度双提升:医生邀请会诊量增长了69.6%;患者满意度提升了4.7%,达到99.3%;重症患者药学监护覆盖率增长了68.2%;慢病患者用药教育覆盖率增长了42.4%,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了8.3%。
    面对医院药师人员短缺的现状,我院还自主研发了药学智能机器人“小白”,内置自主创作的药品知识信息,并形成了药学知识信息库。信息库由780条药学指导信息、80部用药科普视频组成,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科普宣教。
    目前,“小白”在我院的门诊区域开展服务。我们对“小白”的开发还在继续,目标是延伸至家庭,成为“家庭药师”,助力药学服务“触手可及”。
建立集采药品全流程使用药径
    患者的需求始终是郑州人民医院创新药学服务的导向,近两年作为协同推进的药品集采政策,成为关乎民生、推动三医联动的焦点。但在政策落地之初,很多患者对集采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存在疑虑。
    为了打通集采药品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郑州人民医院大胆探索创新,建立了基于临床药径的集采药品全流程管理模式。
    该模式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标准路径,让集采药用得上;提供精准药学服务,让集采药用得对;科学评价疗效安全性,让集采药用得好;医药紧密协同,让医生放心用。
    通过全流程管理,患者对集采药品的接受度更高、依从性更好,群众就医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2020年,我院通过严格落实集采政策,节省医保药品费用1704.03万元。
    在药师全程监控下,集采药品有效率与同品种的原研药品相当。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原研药品无差异,未出现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高达100%。
    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就要以人为本,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就要秉承“人民至上”的服务宗旨,从管药变管用药的人。在健康服务体系中,临床药师不仅要思考具体的药物治疗问题,还要利用药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健康服务体系中发挥全面作用。

文/健康报


版权所有:安徽省医师协会 未经许可 禁止非法拷贝或镜象     皖ICP备15004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526号


传真:0551-62242131 电话:0551-62242130 邮箱:ahysxh@163.com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绩溪路218号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区综合楼4楼
技术支持:炎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