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危害大 预警信号多留意 - 服务指南 - 安徽省医师协会
服务指南 > 医学大家谈科普 > 心律失常危害大 预警信号多留意

心律失常危害大 预警信号多留意

发布时间:2021-09-06 17:07:53来源:管理员 阅读:

    “心源性猝死”一词近年来反复“出镜”,引发了不少人的焦虑情绪。猝死、房颤、早搏、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在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发生过,只不过有的人症状轻,有的人症状重,更甚者可能因此失去生命。人在猝死前,身体会发出预警信号吗?如何有效预防猝死?发生早搏是否需要干预?房颤患者到底要不要做射频消融手术?心动过缓患者一定要植入心脏起搏器吗?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姚焰教授做客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指导、健康报社和健康中国新媒体平台主办的“健康大家谈”直播活动,与大家一起聊聊心律失常的相关话题。
    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严重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表现为心跳突然加快且混乱,心脏不能“正常工作”,导致患者大脑及全身供血不足。如果这种状态持续超过5分钟,就会造成患者脑死亡或死亡。患者通常突然发病,往往来不及救治。
    心源性猝死是异常凶险的心血管疾病,猝死中90%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已成为猝死的首要病因。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约54.4万,相当于每天约有1500人发生猝死。不同于人们认知的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很多此前从未被确诊过心脏疾病。
    知晓自己是否属于高危人群,尽早发现疾病的潜在风险,对于预防猝死的发生至关重要。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冠心病为主的缺血性心脏病是导致全球范围内心源性猝死的头号病种;各种心肌性损伤,过度紧张、激动、劳累等;其他危险因素如直系亲属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性55岁前、女性65岁前),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长期口服避孕药物、偏好高糖高脂饮食等。
    发生心源性猝死之前,很多人身体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比如晕倒、两眼发黑、胸部闷痛、极度疲劳等,还可伴有面色苍白、恐惧、大汗淋漓、濒死感等。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警惕猝死的发生,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
    心源性猝死会遗传,但遗传的概率比较低。家族中如有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建议去做心电图检查。除此之外,也可以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了解自己是否携带心源性猝死的遗传基因。
    当前,我国肥胖、超重人群越来越多,此类人群更容易患上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同时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概率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身体处于熬夜、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应激状态下时,血管会受到损害,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因此,要想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需要健康饮食﹢健康作息。
    常见的三种心律失常
    早搏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是心脏突然“咯噔”一下。
    早搏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绝大部分早搏是良性的,虽然会让患者心烦意乱,但不会有生命危险。恶性早搏发生的概率很低。因此,不要因为发生了早搏就过度恐慌。出现早搏时,可去医院做心电图,由医生来判断早搏的性质。对于早搏,可以通过药物控制,严重的早搏情况可用导管消融手术进行根治。年纪越大,发生早搏的可能性越大。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早搏的“升级版”。心脏的结构像一座两层楼的小房子,下面的一个“房间”叫心室,相对来讲最重要。上面的两个“房间”叫心房,右边是右心房,左边是左心房。正常人在右心房上有一块特殊组织叫窦房结,它像萤火虫那样不断发出电信号来控制心跳。绝大多数的房颤是由于心房肌肉老化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生率达10%。
    房颤会造成心房压缩功能失常,导致心跳过速且不规则。患者主要会感觉到心慌、心跳加速且不规则,有些患者会有憋气或者气短等情况。与早搏类似,房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控制与导管消融手术。
    心动过缓也是心律失常的一种。总体来讲,老年人发病率更高。
    以往,我们认为正常人在清醒状态,如果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则诊断为心动过缓。最近,业内对心动过缓的标准有所调整,即心率每分钟低于50次,才能诊断为心动过缓。因为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和随访发现,人的心率为每分钟50-60次时,对健康不会有大的影响。
    遗憾的是,当前治疗心动过缓的药物,多数有较大的毒性,所以不能长期使用。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出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植入心脏起搏器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是否装心脏起搏器因人而异,需要请专业医生判断。
    读懂心电图需注意细节
    心律失常的诊断并不复杂,多数人发作时会有心慌不适的表现,有症状时到医院做个心电图就能确诊;有的患者不是总有症状,可以在身上佩戴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或者7天动态心电图,持续对心跳进行监测。目前,还有一些可携带的穿戴设备,也有监测心跳的功能。
    “窦性心律正常吗”,这是很多患者拿到心电图报告后经常问医生的问题。其实,报告写着“窦性心律”,意味着大概率是正常的。
    窦性心律是指从心脏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控制整个心脏电活动的节律。也就是说,心脏的窦房结发出了指挥心跳的指令,心脏按照这个指令的节律工作,这时候的心律,就是窦性心律。如果心电图没写“窦性”,很大程度上是不正常的。当然,窦性心律也有可能是不正常的,例如过速或者过缓,但是无论如何,如果不是“窦性”心律,肯定是不正常的。
    人在静息状态下,心率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夜间睡着了每分钟约为40次甚至更低,白天活动每分钟约120-130次甚至更高,属于正常的生理表现。
    也有很多患者会问,心电图报告上的“心率”和“心律”有什么不同?分别有什么意义?
    心率是心跳频率,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跳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快到一定程度甚至会死亡。心律是心脏跳动的节奏和规律,心律整齐是好的,不整齐是不好的。

文/健康报(本报记者 甘贝贝 根据医科院阜外医院 姚焰主任直播内容整理)


版权所有:安徽省医师协会 未经许可 禁止非法拷贝或镜象     皖ICP备15004723号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2526号


传真:0551-62242131 电话:0551-62242130 邮箱:ahysxh@163.com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绩溪路218号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区综合楼4楼
技术支持:炎黄网络